昨天晚上小牛在读成语故事,这家伙问题非常多,有无数个“为什么”,有时搞得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。这不,在研究“瓜田李下”了,问“为什么大事不妙”,“大事不妙什么意思”,“为什么瓜田李下”。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一开始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回事?这跟偷东西有什么关系呢?我就仔细看了这个故事,大致如下:
唐朝唐文宗时,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,能言善谏,官职担任工部侍郎。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,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(现在的陕西邮县)做官,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。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:“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,官封大将军,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,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,又有甚么不妥呢?”柳公权说:“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,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,原本是合理合情,无什么好争议的,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,才得到这个官职的。”唐文宗说:“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,并不是献给朕的。”柳公权回答:“瓜田李下的嫌疑,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?”
“瓜田李下”是从古乐府《君子行》中的诗句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引申来的。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。
读过之后挺纳闷的,在瓜田旁边解鞋带,李树下整冠何以会让人怀疑呢?细想,应该如此:种田人下地耕种应是不穿鞋子,所以要是在瓜田旁边解鞋带,应是会让人怀疑是要偷西瓜;而在李树下整冠,应是会让人怀疑要偷摘李子了,因为摘李子一般情况下要抬头,要是不整帽子而抬头,则帽子会掉下来。
不过再次查阅之后,其实我的想法也错了。正确的理解是:
当你在弯下身去拔鞋时,很容易被人误会你在偷瓜,而当你在举手整理帽子的时候,就很容易被人怀疑你是在偷摘李子。